更多服务
再战职场,以SARS的名义! ——2003年1-6月无忧指数薪资篇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回首刚刚过去的半年时光,简直恍若隔世。海湾的硝烟、SARS的疫情,无一不牵动你我的神经。幸运的是,我们还是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我们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SARS过后,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人在职场飘,谁能不挨刀?再次回到暂别的职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勇敢承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坚强面对……再战职场,以SARS的名义!

起薪:平稳中下降

    7月8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非典之后的首份“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但是上海市的经济运行仍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6月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2825.7亿元,按可比价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4%,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同时,上海市职工人均月工资达到167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8%,这两个数字着实令人非常振奋!

    非典未阻经济的发展,但是无忧职场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自今年1月以来,无忧职场连续保持了3个月的涨停板,4月份的时候还曾经创下了146984席有效职位数的天量,此记录可谓“空前绝后”。说其“绝后”,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由于SARS的突然肆虐,5月份的无忧职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滑坡,18454席的跌幅也在预料之中。幸而,6月份的无忧职场已然守住阵地,仅仅微挫2.5%(3229席),止跌反弹也只是时间而已。

    再来看看这半年中无忧薪资的变化情况。不可否认,随着就业供需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就业难和起薪低便成了困扰求职者最大的心病。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的毕业元年,282万毕业生在一夜之间被推上了社会,然而由于911的后遗症,市场并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接受所有的毕业生,再加之非典的突然来袭,这批刚走出象牙塔的天之骄子们骤然间发现“毕业”和“失业”之间竟隐然间划起了等号,这不禁让他们沮丧不已。

    由于竞争的加剧,许多大学生发现自己的期望工资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具有相当差距。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2年的调查,本科毕业学生一般自己预期月收入2000~4000元,而大部分用人单位提供的月薪为1000~2000元,甚至1000元以下。然而,即便毕业生们愿意压低身价,找一份工作还是显得如此困难,于是求职市场成了绝对的买方市场,人才价格“血拼”也如叫卖一元一件的商店,难怪有上海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论坛上发帖子,说有一部分从外省市高校来的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打价格战,像是在倾销,结果把整个市场给搞乱了。

    从无忧薪资半年的走势来看,平均起薪在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下滑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这种“慢性自杀”的方式还是让人窒息。在今年1~6月中,无忧指数主力薪资段已经易位,取代3000~4499元薪资段盟主位置的是2000~2999元薪资段。细探具体变化我们发现:1500元以下薪资段从14%上升到了17%,1500~1999元薪资段从13%上升到了14%,2000~2999元薪资段从17%上升到了20%,而3000~4499元薪资段则从21%下降到了19%,在4500元以上的各个薪资段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起薪,在平稳中缓缓下滑,这并不是一个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城市:差距在缩小

    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纠缠在京沪人才高地之争或者长三角洲、珠三角洲的经济角力上,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趋向于无解的论证,因为随着各地政策的相继开放,国内几个核心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无忧指数关注的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除了上海之外,无一例外都受到了非典的严重影响,而这其中,又以北京的情况最甚。在无忧才市上,由于北京地区有效职位数的狂跌,在半年后拱手让出了才市老大的地位;然而,从无忧薪资的分布情况来看,北京地区并没有受到才市下跌的影响,与上海、广州、深圳三个城市的薪资水平相仿。

    同去年一样,今年上半年度上海的人均薪资增幅仍旧低于GDP的增长,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京、穗、深三个城市。这四大城市的人才市场职位供需比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人力资源丰富和工作机会竞争加剧的双重特点,因此这四大城市的白领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给人有“明升暗降”的感觉。但是,即便是这样,这四大城市职工的收入还远远高于内地的其他城市。按照前些日子炒做的中产阶级概念,即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达到1至5万美元,一个众目所睹的事实是——中国中产阶级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洲和珠三角洲的少部分城市。只有达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这些地方买得起一套像样的“中产阶级标准”的商品房,满足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的隐性标准。

行业:需求有冷暖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一个合适自己并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无论对于职场新鲜人还是职场老油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行业薪资水平来看,眼下最牛的已经不是日暮西山的“哀啼”(IT)业,而是号称21世纪“无烟工业”的咨询业,万元以上的高薪职位几乎随处可见。据说在美国10人中有3人是自由职业者,而这3个自由职业者中又有三成是从事咨询工作,笔者对个说法一直持有怀疑态度,难道真的有近10%的美国人在从事这份“帮农民数羊”的工作?

    撇开IT业和咨询业,剩下比较好赚钱的行业还有建筑/设计/装潢、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电子技术、生物/制药/保健/医药、金融等行业,而像旅游、印刷/包装、环保、批发和零售等行业的“钱景”就相对要差些,入行之前可要先想清楚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