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职场·江湖·桂花香 ——2003年8月无忧指数薪资篇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都说八月桂花香,可是偏偏今年快到了中秋还不见桂花的影子,罪魁祸首自然是目前仍在肆虐的高温天气,创纪录的四十多天高温日将整个申城烧得是一片滚烫……无忧指数在这波热浪下也持续冲高,152587席有效职位数,这也是历史上的新高。

跳槽“全年无休”

    继上月无忧指数报复性反弹再次冲破14万大关之后,8月的无忧职场仍然拉出一根长长的大阳线,有效职位数不仅继续狂升12323席,而且还一举突破了15万大关,创造了历史新高。如今的职场可谓是变幻莫测,如果再以老眼光来判断何时该跳槽肯定会错失许多良机,曾经的“金三银十”法则(即跳槽的黄金月份是三、十月份)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职场给人的感觉更像是24小时便利店,只要你有心换个环境,跳槽完全可以做到“全年无休”。

    “职业跳蚤”们愿意做到“全年无休”的很大一部分动因是为了那几个可见或不可见的阿拉伯数字,这当然无可厚非,“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已被物化的我们根本用不着再遮遮掩掩,作为掌控生杀大权的HR们也早已深谙此道,“期望薪资”是随着简历一起被递送的,如何合理定下自己的“卖身价”也成为了一道类似于“哥德巴赫猜想”般的难题。

    然而,“期望薪资”和“发布薪资”间总有着美丽的误会,无忧指数节节上涨的同时并没有拉动无忧薪资的持续上扬,相反地,无忧薪资长时间在低位盘整,甚至还有下探的迹象。从8月份的薪资分布情况来看,除了1500元以下薪资段减少一个百分点外,其他薪资段基本保持不变,2999元以下薪资段的有效职位数恰好占到了五成。

北京“收复失地”

    自从去年年终失去无忧职场老大的地位以来,北京一直被上海压得抬不起头,尤其是非典期间,一连被上海甩开了几个身位,令御林军的面子几乎无处可搁。所幸的是,知耻而后勇,连续两个月的涨停板令北京在八个月后终于再次力压上海登上了榜首的位置,尽管领先的有效职位数还不到100席,但是“收复失地”的感觉让北京着实感觉很爽。

    8月的无忧指数创下新高,除了北京、上海两地分别逼近4万大关外,深圳的有效职位数首次突破1万,广州的有效职位数也迅速接近了1万5。诚然,面对每个城市千万以上的人口基数,区区几万个有效职位数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在这些大城市里,人们已经视换工作如同换衣服一般正常,那便是一个观念的彻底更新了。

    再来细探每个城市的薪资地图。北京虽然有效职位数上涨飞快,但是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薪资段和2000~2999元薪资段,含金量不高;上海、广州、深圳三地的薪资分布最密集的都是2000~4499元薪资段,另外上海和广州的高薪段的表现都优于京、深两地。

销售“不见消瘦”

    日薄西山的IT类职位本月终于乘着顺风船再度闯上了2万山头,“遥想公瑾当年”,IT类职位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天下已经不再属于数字英雄们。身后市场类职位和人事行政类职位的鼻息清晰可辨,眼前工程技术类职位和销售类职位却已渐行渐远,除了仰望和回忆,IT人难不成真的还要“哀啼”?

    销售,又见销售!上月4742席、本月3629席,连续两个月,销售类职位的涨幅令人叹为观止。回想半年之前,销售类职位还仅仅和工程技术类职位以及IT类职位并称为“三架马车”,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销售类职位非但脱颖而出,而且将领先的优势拉开巨大。

    从起薪上来看,销售类职位其实并不占优,IT类职位和工程技术类职位甚至市场类职位都要超过销售类职位的2000~2999元薪资段,但是在高薪段,销售类职位的表现并不比IT类职位和工程技术类职位逊色,不难看出很多公司已经愿意打破常规来招募第一线人员,这也变相提升了销售职位的含金量。

外企“侯门似海”

    无论是才市的黄金期还是才市的萧条期,外企永远是求职者眼中的“香馍馍”,特别是有着多年历史、树大根深的世界知名企业,更被视作是圣地。尽管自古华山一条路,但是仍然有无数江湖豪杰挤破了头想要一亲芳泽,于是外企的门槛便被哄抬得越来越高。“一如侯门深似海”,外企的这扇侯门,想进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令人沮丧的是,欧美独资外企在“911”之后就一直没有恢复元气,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非但过去那种气吞万里如虎横扫职场的气势一去不复返,而且在被民企/私企/非上市公司等超越之后,表现愈加疲软,像极了IT类职位节节败退的局面。

    转头来看看薪资的分布情况。如今民企/私企也学会了金元攻势,利用市场的不景气和外企的消化能力有限,民企/私企这两年着实招揽了一大批贤才。和薪资方面的投入来比,能人贤士给民企/私企带来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因此老板们也很乐意花些“小财”去揽些“大才”,因此这两年来民企/私企始终是职场中的主力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