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6年5月无忧指数IT篇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 |
闹的沸沸扬扬的除了“结盟运动”之外,IT大佬下课潮的热闹劲似乎并不亚于即将开战的德国世界杯。Sun创始人、CEO麦克利尼宣布辞职;惠普亚太区总裁Paul Chan离职;英特尔中国区两名高管同一天下台,不仅如此,甚至连传闻也成了媒体们竞相讨论的话题,某媒体放话最近有点烦的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因“女秘书”事件及业绩不佳已经离职,也有人说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被传闻可能将离职。八卦也好、事实也罢,相比娱乐圈狗仔们的暴料来说,这多少还是有点现实意义的。至少它告诉了人们,谁也阻挡不了科技进程与市场发展的脚步。
科技以人为本,说完大局,再来看看IT的职场,5月的IT职场仍在为技术人才的匮乏而伤透脑筋。据横店人才网(http://arts.328job.com/arts/05/www.328job.com)数据库显示,虽然5月全国各IT类职位数相应比4月略有微幅下跌,共83792个有效职位数,但IT业职位数在全国所有行业需求的比例数却要高于4月,占总职位数的17%;民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依旧是IT职位招聘的两大主力军,需求比重分别占到IT类职位数总量的42%和33%,合资/合作企业也达到16%的需求份额。从地域来看,北京在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职能上独占31%的职位需求,上海以28%的比率紧随其后,深圳也有11%的需求份额。
有人说,“IT matters in China”,你可以理解成中国IT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无限潜力可挖掘,也可以理解成IT在中国还处在一个相当混沌和迷茫的状态中。
软件外包:中国PK印度?
最近,IT业内总有人拿中国和印度说事儿。的确,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而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被IT业巨头们紧紧盯住的中国,就难免会被拉到桌面上与印度做番比较,当然,褒贬不一。有原因表明,中国在外包服务方面比印度落后五到十年。首先,虽然很多中国人能读懂英文,但说和写的水平较差,这在需要经常同海外公司沟通的服务业很成问题;其次,中国的工程和计算机毕业生没有几个人真正像资格证书上所说的那么优秀。他们的理论知识往往比欧洲毕业生要牢固,但没有几个人一走出大学校园就能学以致用,比如开发软件;第三,中国盗版现象比印度严重,对知识产权的担忧也会妨碍外包产业的发展。
虽然眼前的事实让人有点无奈,但事实就是如此。2004年,印度软件外包服务总收入达到了173亿美元,外包从业人员超过了100万。此外,截止到去年底,印度一共有85家软件企业通过了软件CMM5级的评估认证,使得他们有很高的资质来承担外包业务,并且拥有很多国际上知名的软件企业。与之相比,我国通过CMM5级认证的企业现在不过十家,得到国际认可的软件企业也比较少,目前承接的软件外包主要还是以编码外包为主的服务,这种中低端的外包加工利润较低,并不利于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软件产业如果将印度作为学习样板,将是一个“方向性错误”,印度外包虽然增长迅猛,但中国软件市场和产业要全面得多,在技术、应用、安全等各领域都有巨大市场空间,中国软件业亟需走科研产业结合之路!或许走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道路,才是真正的王道。PK台的背后,还有着太多的复杂环境和难以说清的因素。
问题关键:人才紧缺
5月上旬国展举办的招聘会上获悉,北京国家软件出口基地首次组团参加国展招聘会,中星微电子、NEC、用友、金山、普拉内特、联信永益、掌上通、书生公司和北京软件出口中心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招聘会上向各类软件人才伸出橄榄枝。据统计,软件企业共招聘1000多人,涉及132个岗位,其中软件测试类职位偏多。尽管当天有不少应聘者跃跃欲试,但招聘方无奈地表示,由于国内优秀软件测试人才本来就短缺,因此在国展这样的大型招聘会上也招不到几个中意的人才。据横店人才网(http://arts.328job.com/arts/05/www.328job.com)数据库显示,软件工程师和高级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占所有IT职位数的28%,缺口之大令人感叹。当别人说出“中国的工程和计算机毕业生没有几个人真正像资格证书上所说的那么优秀”这句话时,我们只能无奈地苦笑。提高理论素养与提升实操能力之间的矛盾似乎已成为了一道鸿沟,理论实践两张皮,造就了如今高学历的毕业生很难走上工作岗位的事实。
今年4月发布的《2006年度软件测试行业专项调查报告》显示,国内IT企业招聘软件测试人员时,比较重视的素质依次是:软件测试相关经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技术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耐心、细心、信心、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学历却被排在所有参考素质的最末位。调查还显示,那些有着良好外语基础,同时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的人才目前在软测行业最为抢手。人才缺乏已成为公司发展道路上的瓶颈,“挖到人才及如何保留住人才已成为最大的挑战”。正所谓“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为了保证未来能获得充足的人才资源,TCS等几大巨头已将目光投向印度以外的中国,这势必让国内IT精英人才供求本来就短缺的矛盾愈演愈烈。面对境外IT巨头的“掠才”行动,业内专家呼吁,国内软件企业应尽早重视IT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IT行业是最具创新能力的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技术创新是IT行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这其中根本原因是,技术创造了需求,许多我们熟悉的IT产品都是技术创新出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80年代的PC、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现在的消费电子,每次重大的技术创新,都会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
新事物的发展,必定要经历种种艰难困惑。况且,谁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中国IT业,的确是有如桌上的大蛋糕,从巨头们渴望而又迫不及待的眼神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IBM将第三个软件生产基地缩定成都,基地落户位于成都市南延线新建的天府软件园,整个项目占地面积将超过5000平方米,首批将达到500人的规模。而前阵子到在北京访问的微软首席执行长巴尔默宣布,计划在今后5年里投资3,100万美元,为中国政府实现经济规划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提供帮助:推动国内创新和缩小中国不断增长的城乡差距。微软将用这部分资金在中国新建研发试验室,培训数千名中国工程师及研发和软件应用人员。与此同时,不甘寂寞的Google在中国区的招聘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为了中国区的招聘,甚至近100位中国工程师暂时搁下美国总部的工作回国,据悉,Google中国区今年在国内将拥有200多名员工。
巨头们的策略与路线、牵手和分离,虽然各种消息有好有坏,有振奋人心有灰暗阴霾,但其实是告诉了所有的当局者与旁观人,IT是个有前途的行业。写至此,笔者发现混沌迷茫与无限潜力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并不矛盾。
有人说:IT行业永远处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上,竞争的残酷决不亚于F1。即使再残酷,也有它的游戏规则。与其抱怨残酷,不如一起来享受残酷背后的刺激。混沌也好、光明也好,事情总是在沿着其轨迹发展着。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以精神克服危机,彼岸花的美丽并不是遥不可及,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完)
上一条:
他们为何半路弃学成“海逃”?
下一条:
2006年3月无忧指数西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