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春节“囧”事之——在外发展不佳无颜回家见乡亲
自述“囧人”:山野小毛
我2009年毕业,刚毕业那年,因为没有找到工作,春节就没有回家。读了四年大学,结果还找不到一份工作,心里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此后的四个春节我都没有回家,一是火车票很难买,二是自己在外发展不顺利,挣钱少。家里人都以为你在外面挣大钱,可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连工地上的农民工都不如,事实上,也确实没有他们挣钱多。在心里这样一想,我就非常害怕回家过年。
一个人在异乡过年,根本没有什么好庆祝的,本身也没有多少钱去过年。我记得第一年除夕,整整一天我都窝在那间8平米的小屋里,躺在床上,望着那堵白墙发呆;那天早上我做了一锅的稀饭,饿了就爬起来吃稀饭,对,我的年夜饭,就是稀饭!第二年,我想出去吃沙县小吃或者兰州拉面什么的,可是那些小店早早地就关门了,于是一个人在空荡荡地大街上不停地走,倦了、累了,就回去睡觉了。第三年、第四年好一点了,在这个城市有了朋友,相约一起过年,也就少了一些孤独。一个人在外地过年,也不是故意要弄得这么狼狈,只是一个人的春节,没有忙活的动力,想着简单点,简单到最后就什么都懒得做了。
前程视点:
又过年了,又过了一年了,究竟有多久没有回家了?你在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中,每天莫名地忙碌着。是为了当初的梦想?还是为了现在的生存,或许你已经无暇去思考了。家就在远方,心仍旧在漂泊。一个人游走在异乡的新年夜,不禁又成了当初那个因为思念,因为想家而哭泣的孩子。
春节临近,在异地工作的职场人归心似箭。买票难又怎样,路程远又怎样,这些都挡不住那颗归家的心。不过,来自横店人才网论坛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51.92%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因为个人发展不佳而选择春节不回家;而根据早前横店人才网发布的《“异地工作者春节返乡”调查报告》显示,“在外发展不佳,回家压力大”也成职场人春节不回家的首要原因。
横店人才网论坛网友讲述异乡过年经历:
亲情计算题:我们还能陪父母走过多长时间?
横店人才网论坛网友“步步为营”说:“假如父母再活30年,我们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我们和父母相聚的机会只剩下30多次。按照每次回家5天计算,除去和朋友聚会、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我们在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大概只有24小时左右,30年总共不及720小时,差不多仅一个月的时间。”
计算的结果令人唏嘘,当然,面对这样的极端假设,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怎么可能?30年里每年只回家一次?”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不过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对于许多在异乡漂泊的职场人来说,有时连一年回一次家都不能保证。这其中的不少人往往在读书时就奔走他乡、开始漂泊,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一晃就是几年不回家。回家不需要理由,可不回家的理由却到处都是。
我们常告诉父母,“过年要加班”、“春节票难买”、“确实走不开”,所以我们不回家过年。父母总是宽容的,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理由,父母们都更愿意站在儿女的角度去体谅,可是那种“梦里盼儿归”的心情却少有儿女能真正地照顾到。我们也会这样告诉父母:“春节不回家了,避开春运高峰,节后找个时间回家看看!”这种托辞甚至会变成一种“欺骗”,因为你我都明白,这是一个遥遥无期的计划,直到明年的明年,我们都不确定是否真的能回去。回家的意志总是那样的薄弱——老板的一句话、客户的一个电话都会改变我们对父母的“允诺”。
这个春节如果你能回家,请不要吝啬,回家和父母团聚一次吧,无论你在异乡吃着怎样苦,家总是漂泊的朋友最温暖的期待!如果你实在走不开,也可以理解,但是请告诉父母,在今年的某个时候自己一定会回家看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