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 |
求职者们逐字逐句查看招聘信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
■记者陆鑫李富宁文/摄
前天,两千多名年轻人聚集市西风路人力资源市场参加招聘会。这场招聘会由人力资源市场和桂聘人才网联合举办,共有49家企业进场招聘,最终,415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高薪酬不一定能招到人
根据数据比较,当天的“战绩”,比上个月规模类似的一场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辉煌”了一倍。到场招聘企业一共提供了1359个工作岗位,这个数字意味着依然有900多个用工缺口,一些企业在招聘会上没有招到一个人,只能铩羽而归。
不少参会企业表示,为了招贤纳士,他们不仅提高了工资标准,更想方设法去满足员工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用老板们的话说,“现在求职者不仅仅看重薪酬,还要考虑企业的‘软环境’。”
当天上午9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用人单位则以桂林本土企业为主,提供最多的是文员、服务员、营销和技工等一线工作岗位。
与去年春节后的招聘会相比,招聘企业的工资水平明显提高。以市内一家金刚石加工企业为例,企业去年一线工人的工资为1200元至1500元,而今年企业一次性将工人工资提高到了1500元至2000元的标准,另代缴“五险一金”。
然而,提高薪金却不能保证一定招得到人。
改善“软环境”吸引求职者
招聘会上,一名企业招聘负责人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厂里留不住人,每个月都会有一两名员工离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工作地点设在地下室,员工嫌那里空气潮湿、阴冷,对身体不好。
桂林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刘丽说:“现在我们选择工作,更像是选择一种生活,薪酬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希望自己选择的工作,让自己感到轻松、愉快!”其他一些求职者表示,对一些没有固定休假、需要经常上夜班、出差的岗位,会谨慎考虑。
由于求职者择业标准的变化,一些企业做出了积极应对措施:桂林某机械公司,去年就投资数十万元,对工作环境进行了改造,在车间加装了空调设备,新建了一批职工宿舍,宿舍里不但有独立厨卫,还有液晶电视机、互联网,宿舍区里还有银行、小卖部……
由于今年春节以来市内“招工难”一直持续,不少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大都有了“心理准备”,纷纷改善了待遇。求职者说,这样的变化让人欣喜,对招工和求职双方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