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每年春节后,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都会上演“用工荒”,今年更甚。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提供了近2万个就业岗位,但至今仅有1000多名家民工上岗,用人单位招工不足一成。而上海有些企业更是直接包车去河南、安徽接人。
与此同时,中西部也在争抢农民工。2月10日,南宁市拉开为当地企业“截留”农民工的“春风行动”,27000多人求职,8000多人达成了就业意向。过去数年,中西部地区官员频频出面帮助农民工赴东部沿海务工,如今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绍兴市就业局去年底与重庆涪陵联系,希望对方输送劳力,却被婉言谢绝:“自己都缺人,哪里还能大规模组织人员外出打工?”
中西部与东部拉开用工争夺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几年中西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了加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胃口大开;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尚未完成,用工量仍然很大。某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中西部“抢”农民工,可以倒逼东部沿海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加速转变原有的发展模式。
提高用工回报当然很重要。但是,解决用工荒问题,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对策是不行的。农民工的总体供应量在逐年递减,近三年其后备力量差不多减少了2000万人。其实,农村人口的总量变化并不大,相反新生代却在不断增加。为什么农民工后备力量反倒减少了那么多呢?
有人认为,多年来,农民工工资多年不涨或涨幅过小,企业招不到人在所难免。此说有一定道理,但多少有些想当然。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排名里,中国工人的劳动技能仅在第59位,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原因是我们缺乏一个高端产业工人的供应结构。现在的农民工大部分还是非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凤毛麟角。因此,大规模提高农民工待遇在成本管理上是不现实的。除了产业升级外,农民我本身也需要“升级”。
但农民工“升级”谈何容易。一个企业的用工不能相对固定,人员存在流动的可能,它就不会花太多的钱去培训技工。农民工为何流动频繁?为什么年年春运都如此浩浩荡荡?说城市生活成本高,难道长途跋涉回乡过年花销就小吗?很大程度上,这跟“农民工”的身份有关。他们在城市里只是打工者,无论干什么都是“农民工”。
其实,他们早就是城市产业工人了。所谓工业化、城市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的产业工人化。可是在当下,只有那些有城市户口的单位人才被称为工人,从农村来的打工者只能是“农民工”。哪怕是他们的下一代,也只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他们过年一定要回乡下的家,无论多远。
孟子曰:无恒产者无恒心。其实,无恒定的身份也不可能有恒心。给“农民工”摘帽,给其城市产业工人的身份,他们才可能安心城市工作。工人不安心工作,不把城市和所工作的工厂当成他们的家,他们的劳动技能无法获得提升,权利无法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用工荒”将成为永远的难题。朱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