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圆了义乌人的“桃源梦”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328job导读:佛堂镇桥西村,是个被誉为“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美丽村庄。徜徉在这个村的溪堤池边,看着那倒映在水面上的亭台楼阁、徽派农房、绿树石桥,人们在羡慕幽雅环境为村民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同时,那种进入桃花源般的怡然之乐便会油然而生。
村还是那个村,水也是这汪水,但景已不再是先前的那片景。桥西村的这些变化,始于200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统一部署下,桥西村按照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结合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描绘出了现在这种美丽景象。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起步的旧村改造与“小五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尝试,新世纪初,我市以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了城乡一体化行动战略。
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将全市1105平方公里进行市域一体规划,这成为指导此后新农村及农房改造的指南。在这一规划理念的指导下,我市首先将重点放在基础公共体系建设上。从2004年起,全市先后实施了城乡交通、城乡垃圾处理、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供水等四个一体化工程,再加上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样,通过交通道路、供排水管道的铺设与延伸,把城市文明输送到了广大农村的角角落落。
与此同时,对于农村的“个体村庄”,我市不断深化创新改造模式,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上升为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战略。2009年,我市出台了《义乌市城乡新社区建设实施办法》等政策,因地制宜,根据“高低要结合、功能要分区、土地要节约、环境要改善、利益要保障”的原则,按照城中村、镇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四种类型,创新推出了高层公寓安置改造、功能分区改造、空心村改造、宅基地换住房改造四大模式,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成就了广大农民的居家梦想。

义乌人才网指出:除了去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的荣誉,每逢节假日,如织的游人便是对“一核心、四片区、九线路”的充分肯定:在上溪镇石鼓后村,城里人把酒临风,抒发“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在佛堂镇南朱村的“开心谷”,通过戏水、滑车,释放久积的压力;在苏溪镇同裕村,城里人用满陇的桂花芳香之雨,洗去忙碌心灵的“尘埃”;在后宅街道岩南、坞灶等村,城里人品尝农家美味……这些有别于繁华都市的乡村美景,着实令人流连忘返。
上一条:
警惕五大职场慢性病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