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顺势恭维和伺机借口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读过两个故事,都和人交往有关。

    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学生向他的老师辞行,他的老师告诫他说:人世艰险,要应对人生的诸多问题,一定要小心谨慎,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个学生说,虽然人世艰险,但我准备了100顶高帽子,只要我见人说好话,想必挥应付裕如的。老师停后正色道,做人贵在正直,你这样只是给人戴高帽子,只能成为一个阿谀逢迎之徒,这是正人君子所不齿的行径。如果你成了这样的人,我是不会认你这个学生的。这个学生听后,觉得自己的话开罪于老师,但他灵机一转,笑着说:老师,你的教诲学生洗耳恭听,你的一席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在人心浮躁的世间,像老师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一定会照老师说的办。这个教师听了后,马上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这个学生走出老师的家门,便摇头笑着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帽子已经剩下99顶了。

    这个学生是一个很会恭维别人的人,即使在老师教训他的时候,他还能及时更弦易张,改变思路,通过老师的话顺势又是一番恭维,问题是他的恭维让接受者在不察觉中接受了。恭维别人能达到滴水不漏,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能让一个反感恭维的人接受恭维,其恭维水平便可以说是进入化境了。上面所说的这个学生,可谓恭维别人的圣手,其智力的“高卓”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一味地恭维别人,只是给人戴高帽子,其人格是不可取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话能多一些听众,似乎上面所说的那个学生的恭维冰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只要在做人时不违反原则,顺势说一些别人爱听的话,似乎业不是不可以。

    另一个故事来自《世说新语》,说有一个叫范宣的人,他为人“洁行廉约”,就是说他的志行高洁,清廉方正,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虽然也在做官,家里却很穷。他的一个同僚韩豫章便赠他绢一百匹,范宣坚辞不受,韩便减到五十匹,范宣依然接受。就这样,每次减半,直到一匹,范宣仍不接受。事后,韩和范同坐在一个车里,韩豫章便在车上扯下二丈绢,对范宣说:“你难道愿意让自己的妻子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听后,笑着接受了这二丈绢。《世说新语》把这件事情归在“德行篇”,取意很明显,是说范宣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但是,也有人撰文认为,范宣最后还是接受了馈赠,不能说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过,我以为,范宣所接受只是馈赠,不是贿赂,一个妻子衣食不能自给的做官人,接受朋友二丈绢,说他是“洁行廉约”是符合事实的。

    这里我不想多说范宣到底有没有道德,单从韩豫章方面来看,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很会伺机找借口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送范宣百匹布,作为礼物显然是太重了,有了送百匹绢的话,即使是送他一匹,也让范宣有了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也许韩豫章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是真心要帮助这个日子清苦的范宣。于是,他在一个非常私人的场合,用一句玩笑,才使范宣笑而受之。韩豫章的二丈绢,是一种真正的馈赠,是和行贿有着质的区别的。但能让一个清廉的人,接受馈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韩豫章做到了,一是他能找准机会,二是他很会找借口。一句笑话便说服了不肯接受别人馈赠的同僚。

    这两个笑话,一正一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机智灵活,只要这样,才能改变一些固执的得人,使谈话在山重水复中突见柳暗花明。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交谈时说好听的,但却不能落入阿谀逢迎,能坚持这一点,上面所说的顺势恭维和伺机找借口都值得我们交谈时借鉴。(完)(摘自交际与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