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演讲内容的“疏”与“密”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一篇演讲要达到打动听众、激励听众的效果,除了讲究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外,对演讲内容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也十分重要。演讲者不能板起面孔光讲大道理,来显示自己演讲的深刻和发人深省;也不能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满足,如果流于空洞的说教、现象的罗列和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听众的注意力就无法集中,演讲也难对有好的效果。演讲需要浅显易懂,但并不是一味地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演讲必须讲究疏密相间,讲究张弛有度,才能引起听众的全神贯注和投入。有时候讲求的曲折和波澜更能有利于演讲的书人入胜。

    让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一篇演讲《娜拉走后怎样》。这是鲁迅先生于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为学生们作的演讲。这篇演讲谈的是关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严肃话题,阐述了娜拉出走,不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出路,妇女要实现解放,实现男女平等,首先要取得平等的经济权,并且要进行艰苦的经济制度的革命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但鲁迅并没有让听众绷紧神经听大道理,不是从易卜生的戏剧《娜拉》说起,谈到了有些人认为娜拉后来不是堕落,进了妓院,就是无路可走,只得回家。这里鲁迅充分发挥了演讲疏密相间的特点,引申开去,说道:“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假如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只要眼前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鲁迅的这段演讲听起来似乎漫不经心,像是闲聊,又像在开玩笑,实际上与演讲的主题有深刻的关联,那就是娜拉出走,除了内心的觉醒,还要解决生存的问题。鲁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并且联系听众的实际穿着打扮,娓娓道来,表面上轻松随意,实际上让听众在张弛有度的形象化的讲述中,不自不觉地跟着演讲的思路走,并且用一句“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的话引出演讲的主题,做到了疏密得当,引人入胜。

    古人提倡写文章“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宋朝刘器之语),好的文章讲究自然流露,就像风行水上时疏时密,时缓时紧,水面上才能形成美丽别致的水波。如果一味急风骤雨,或狂轰滥炸,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美丽的风景。一篇成功的演讲也是如此,不能平铺直叙,让人如同喝白开水;也不能一气呵成,让人听得喘不过气来。要想让演讲生动感人,内容安排上就要讲究丰富多彩,讲究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有波澜,有起伏,时而轻松,时而严肃,在张弛有度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听众,感染听众。

    如何做到演讲时内容生动,疏密得当?从许多成功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心构思,精心安排,注重演讲节奏和中心的突出,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讲究语言的变化多端,使演讲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是成功演讲的关键。

    1.注重演讲时的节奏和中心的突出

    听众主要是依靠听觉来接受演讲内容的,层次太复杂了会使听众越听越糊涂。但是内容层次清晰简单不等于平铺直叙,不要采取各种方法和技巧,使内容不断变化,做到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好的演讲表面上听来如同漫谈,实际上处处紧扣中心,为突出演讲的中心,可以反复强调一些关键词,使之牢牢地印在听众的头脑里。易卜生的《娜拉》又译作《傀儡家庭》。鲁迅在演讲中,虽然内容很丰富,枝蔓很多,但他不断提及“傀儡”,“娜拉出走”等关键话语,就使得听众的注意力始终能围绕着演讲的主题而不至于旁移。

    在演讲内容安排上,要围绕演讲目的和主题,在开头、过渡、展开、收束等各个环节上有意识地运用铺垫和呼应等方法。比如,适当设置悬念以期引人入胜,说到关键处有意识地发问或说些题外话;运用步步深入的手法,逐步将听众导向情绪的高潮。

    在演讲的节奏上,要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确定节奏频率,既要明快,又要适度,做到张弛起伏,一波三折,始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内容衔接上多点前后呼应,由于演讲节奏要求适时变换具体内容,容易造成结构松散,而注意前后呼应可以使内容层次变换更为巧妙自然,使演讲的内容各尽其用,浑然一体。

    2.精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演讲如果没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只靠抽象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吸引和感染听众的。然而将分散的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需要花费一番工夫的。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有易卜生剧中的人物娜拉,有李贺的故事,还提到了耶稣、天津的青皮(无赖者),更有演讲所要阐述的问题、主旨和意图,材料和内容十分丰富,但鲁迅对材料的选择和组合,对先谈什么后谈什么以及怎样说,都有精心的考虑和安排,哪个材料该从头至尾地贯穿全篇,哪个材料该在什么部分出现,都有一个统筹安排。如对天津的青皮的引述,鲁迅反其道行之,用来说明妇女争取经济权要有韧性,这样化腐朽为神奇,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也有了新的功能,产生了新的意义。当我们读到这里时,觉得十分恰当,还会发出恍然大悟的笑声,材料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

    所谓精心选择材料,最主要是要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演讲主题的典型材料,并把这个材料的要点贯穿全篇;再选择一些能够触发听众的想象、情感和经验等兴奋点的材料,有针对性地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以便张弛有度、欲擒故纵,自如地驾驭和引导听众,更好地促进听众倾听和进行感性的交流。

    3.讲究语言的变化多端

    在演讲时,如果滔滔不绝地用一种语言形式从头讲到底,像在高速公路上用一种速度开车,那么想叫听众不打瞌睡也难,而且了会妨碍主要内容的表达。好的演讲应讲究不拘一格的多样化语句的组合,短句为主,长短结合,晓畅通俗的口语与精妙优雅的书面语结合,幽默与严肃结合,简洁和反复交替使用,像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而又富于韵律,寓变化多端于整齐规范中;既有冷静严密的议论,又有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既有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又像拉家常一样平易近人。只有做到“辞明义见”和“曲径通幽”的完美统一,让喜怒爱怨从内心自然流露,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响应。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时有精辟的议论:“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这些言简意赅的议论穿插在演讲中,如同平原上见高山,陡起波澜,不仅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简洁明了,过耳不忘。

    有时在演讲中,不妨多用一点言辞,以贴近生活的话语抓住观众的心理,化疏离为亲密,化冷淡为欣赏,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有时还可以点缀些“闲话”,以调节气氛,活跃听众的情绪,及时防止精神疲劳现象的出现。总之,在演讲语言的安排上,调动一切手段追求跌宕起伏和变化多端,形成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语言环境,自然能引起听众的兴致与共鸣,演讲也就能达到目的了。

    演讲内容训练题:“环境与心灵”

    提示:首先围绕心灵与环境美的关系来确立演讲的话题,然后寻找一个能反映主题的具体典型的材料,而这个材料必须能够体现演讲主旨并且能生发开去,再找一些其他能丰富演讲内容的材料,以调动气氛,使听众的情绪活跃起来。在语言设计时,应讲究疏密和起伏,语句形式多样化一些,并且用一两个关键词和名言警句,将演讲内容串联在一起,使之形成完整的整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