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词语在言谈中的视觉作用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我们平时的说话、言谈看似无关紧要,随意而为之,其实不然。语言的用词恰当与否将会严重影响交际。因为汉字的字词有很强的图画性,不光是汉字的字形形象、生动、更多的是当字词用于某个具体的环境中,总会让人浮想联翩。中国古代诗人多强调炼字炼句,现代生活中同样也注意词语的筛选问题。用词精妙,会让人产生美感;用词粗俗,则只会让人生厌。

    一、 巧用词语,让人回味

    有一次和朋友去逛北京路,因为是周末,每家店铺都塞满了人,这样在人群中左挤右搡地看了几家店后,我就觉得索然无味了,怎么都提不起劲来。这样在街上信步走着,到了一家颇让人心动的店面门口,里面照旧是人头攒动。进还是不进,在贪靓和畏难中摇摆的我,就听见朋友大喝一声说:“我们冲进去看看吧!”“冲进去!”我心里被这三个字撞得一激灵,突然觉得好像现在正置身火场,我们需要鼓足勇气,下定决心,准备舍命一样勇猛地冲进去,迅速地突破重围,只为了看一眼那些漂亮的衣服。好幽默的比喻!我的精神一下子就抖擞起来,“冲吧!”我俩欢快地淹没在人潮中。

    后来,看到一篇小说,作者写道:“2003年春,艳阳傲地,城南有画展,是个很有意思的本土画家办的,我穿着宝蓝色裙子杀了进去。”一看到“杀了进去”,顿觉和“冲进去”有异曲同工之妙,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样的景象:人声鼎沸的画廊里,一个穿宝蓝色裙子的女孩带着一脸果敢、坚决、肃穆和势不可挡的气势走了进来。

    二、 言不择词,令人反感

    几年前,武汉的公交车还没有无人售票,总是一辆车配上一个司机和一个售票员。作为同事,司机和售货员偶尔搭讪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他们的对话中有的用词很让乘客反感。比如:有时司机在驾驶台看不清后车厢还可以载多少人,就会问售货员:“满了没有?”有的售货员是这样回答的:“没有,还可以装!”一个“满”,一个“装”,让乘客听着怎么想也不是个滋味。“满”姑且可以算做是一个不褒不贬的词,就当作人站满车厢来理解,但“装”这个字眼就太不合适了。常理想之,“装”经常被人们用在什么身上?无非是货物、东西、商品。《现代汉语词典》(2002)的解释也是“把东西放进器物内;把物品放在运输工具上”,如装箱、装车。可是到了售货员口里“装”竟是用在一个付钱乘车的乘客身上。把人一个个装到车里,那不是像殖民地时期贩装奴隶一样把人装进船里吗?也许实际还不至于这么严重,他们不过是把乘客当做一件件商品货物看待,在他们眼里,上车的都不是一个个的乘客,而是一元一元的钞票。当然钱是越多越多,商品也是越装越多越好了。什么服务意识,乘客至上,早已灰飞烟灭,消失殆尽。一个“装”字已暴露无遗。

    上面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正是说明了日常交谈中的用词造句决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它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仅口要择言,而且言要择词。这样修炼自己的语言,才会生动活泼、美轮美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