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外企“跳槽马” 踱好“年末步”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国际象棋6种棋子中,马(Knight)又称“骑士”,走法类似中国象棋的马,用它来比喻在外企就职的精英们似乎很有贴近性。年关将近,跳槽高峰山雨欲来,对于这些更多被要求各司其职、忠于职守的“骑士”们来说,面对薪水、升职、企业价值与个人发展的种种压力和冲突,是借此机会在外企圈子里继续闯荡,还是“空降”到能提供更多发展空间的本土企业中呢?

    ■年中年末

  两遇跳槽高峰

    在外企就职带有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工作条件、薪酬福利、语言环境、“大鼻子”上司带来的国际视野……上世纪80年代,报纸上一则外企招聘启事让应聘者踏破门槛,2006年俞雷新书《逃离外企》的出炉,加大了人们对外企中国雇员的关注度。

    “年底是跳槽高峰,一般从12月到过春节,不少人拿到双薪、年终奖后就走人”。西安中萃可口可乐人力资源经理黄永炜告诉记者,目前外企“跳槽马”普遍特征是服务年限仅在1~2年左右,中低层岗位居多。服务期过了3~5年的多属中高层管理人员,稳定性相对较强。他说,一般外企签订的合同期大概1~2年,最多不过3年。

    外企人才离职率近两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25~35岁员工的平均任职期是3至5年,如今只有1~2年,企业更替员工的平均成本达到员工年薪的25%%至50%%。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非技术类岗位,有的外企会作出几个月就进行一次154~163的裁员计划,以降低年终奖金的消耗。同时,提前1个月发布空出的职位信息,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之后进行人员招聘更新。某跨国公司地区分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何慧强调,自己所在行业每年人才流动率达到20%%~30%%,去年开始到今年,波动很大。跳槽高峰期一般一年两次,即半年奖和年终奖发放之后。由于跳槽者去得急,公司特别要求辞职者提前1个月告知并交接工作。

    ■在外企

  “马”非重要将领

    为什么跳槽?薪水不理想、升职遇到“隐形天花板”、企业文化和个人价值判断不相符。在陕外企人力资源负责人与记者聊到这一话题时,结论都是大同小异。现年28岁的王锋军先生,有两年外企从业经历,目前供职于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坦言当年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进入外企“镀金”的,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个人长期发展受限。王锋军说,进外企的门槛很高,但实际其人力成本远比本土企业低,初入者起薪基础不高,每年人员淘汰更新很快。除非掌握高尖端核心技术的人,企业才会高薪挽留。

    在国际象棋对决中,“王车易位”至关重要,保护国王的重任非“马”也,影片《哈里波特》的魔法象棋一战中,马同样只是牺牲者。有人戏称,外企职场十几年间从天堂变成了澡堂!不管工作如何出色,始终都是雇员阶层,即使做到相对高的职位,也无法进入核心决策层。看不见摸得着的“隐形天花板”,成为个人职业生涯中致命的阻碍。

    ■精英

  “反跳”本土企业

    中外企业薪酬的差别在缩小,猎头企业Heidrick&Struggles的研究报告中称,中国的“优秀经理”每15个月就会换一份工作。黄永炜谈道,每年的跳槽高峰期中有被动流失即被淘汰的部分人,本土快速成长的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正在积极扩充,成为与世界著名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相抗衡的力量。本土企业高薪聘请具有经验的员工和高级人才,人才争夺战为“跳槽马”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微软公司的吴士宏跳槽到TCL、王树彤跳槽到卓越网,惠普的李汉生跳槽到北大方正,每一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跳槽马”,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相当程度的震荡。有外企人力资源经理提到,中国大学毕业生是跨国公司看好的人才目标,可不遗余力地培养几年后,许多人还是会应聘到本土企业,或者独自创业,因为他们感到在国内公司的职业发展和提拔的机会更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