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戏说古今公务员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8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又是一年公考时。据说报名的网站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注册就突破十万。想起三年前报考中直机关的时候,那时候我省还不能网上确认,在省图书馆排队,等待现场确认。那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长的队伍,上午八点混入队伍之中,到了下午三点,终于进了那道门。后来考试的时候,又一次看见黑压压的人群。面试的时候被淘汰,去报考地方的公务员,人群没有那么壮观,不过也够份量。   读到《苏秦列传》,看了看这位古代高级公务员的应试之路,觉得很有意思。   首先要给苏秦正个名。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苏秦和张仪并列,都是战国时著名的辩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之间。这可能是因为关于张仪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年轻的张仪四处游说,想捞个一官半职。在楚相府里当门客的时候,府里丢了一块美玉,张仪的人际关系肯定是比较差的,于是成了头号嫌犯,被捉来暴打一顿。可是终究还是找不到证据,只好将其释放。回家了老婆问他:“你要不读了点书四处游说,怎么会自取其辱呢?”遍体鳞伤的张仪反问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婆说:在。张仪叹道:“足矣!”   因为这个故事,苏秦和张仪就成了“舌辩之士”的典型。以至于现在有的人觉得,能说会道,会写申论,便能做得好公务员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借诸葛亮之口对苏秦、张仪所作的评价:“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从一个穷光蛋到“佩六国相印”,苏秦这位高级公务员的成功之路,远不是一条舌头所能铺平的。支撑苏秦成功的决定因素,至少有三:理想、信念、手段。   还在做一个农夫的时候,苏秦就确立了要成为高级公务员的理想。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全国统考,所以他只能付出艰辛的努力,四处寻找进身之阶,只可惜最初他失败了。到只剩下一条裤子的时候,他只好回家。家里所有的人都在讥笑他,而且给他上课道:咱们周人的习惯,就是好好刨地,添点产业。(这也说明那个时候“官本位”的思想并不浓),而苏秦丝毫不因此而改变自己对高级公务员的追求,理想之坚定,令人叹服。   苏秦的信念,那更是世间无二的。由他首创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方法,相信至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的到。我曾经在困倦之极时揪揪自己的眼皮,还不怎么下的去手。而据《战国策》的记载,苏秦拿锥子扎大腿,血是一直流到脚脖子的。有这样的信念,公务员应试之路上,知识储备应该说是足够了。   而在手段上,苏秦则将“白猫黑猫论”发展到了顶峰。在燕国的时候,有人在背后给苏秦下绊子,指责他的人品问题,说他是“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也就是政治上有问题。这个举报是相当厉害的。苏秦就告诉燕王说:“现在有象曾参那样的孝子,伯夷那样的廉人,尾生那样的信用,但是对大王你没有用,你能用吗?”潜台词是:我离家求取功名,算是很不孝的了;为了富贵而奔波,更算不上是清廉。尾生和女子约会于桥下,到了时间水涨而人未至,尾生坚持等待,结果淹死了,这样的“信”,我苏某人更是万万不干的。不以非常之手段,则不能成就非常的功业。   苏秦的理想和信念,或许可以学的会。在苏秦的应试之路上,他奔走于各国之间,见闻广泛,阅历丰富,种种手段,或许更值得好好研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