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打压下:不言征服不言败 ——2003年5月无忧指数才市篇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 |
在SARS的影响下,5月的无忧指数大盘呈下滑趋势,从月初的逾13万个有效职位数降到月末的127345个。不过情势并非一泻千里,虽然5月第二周拉出了明显的阴线,但后二周的走势比较平缓,甚至有些城市有些职能的有效职位数还有反弹的趋势。
SARS对于就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国际劳工组织认为SARS将对劳动者的就业带来大影响;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消息是SARS已经造成中国150万个就业岗位的减少。如果疫情持续到今年年底的话,这个减少量将提高到550万;据中国国务院指出,受SARS影响,今年要将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十分艰巨”。但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SARS对中国的冲击只是短暂的,只是把就业时间这根轴给拉长了,就业岗位并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因为疫情过后,经济会有恢复性的增长,并会很快带来就业复苏。
可是把就业时间这个轴拉长以后,又将引发出一连串凝重的数字:估计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七成左右,这将造成约64万的大学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而到2004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75万。由于实行了硕士两年学制,到了明年2001和2002两届硕士生将会进一步对本已沉重不堪的高校就业率加压,对人才市场形成新的冲击。而2010年前如完成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将要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
除了以上的显性情况外,“隐性失业”带来的威胁也不可忽视。自4月SARS爆发以来,虽然通信、保险、汽车、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势头很猛,且制造业就目前为止发展顺畅,但目前的中国制造业的招工情况却不容乐观;而许多行业出现了停业、休假、轮岗、减薪等变相失业的现象,其中犹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航空、旅游、文化娱乐、酒店/餐饮、服务业为重,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难有财力去承受如此压力。
尤其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藏在冰山之下——一些求职者本就因为种种原因找工屡屡碰壁,又逢此低迷时期,不得不从劳动市场退缩下来,成为了“想找工作却未去找工作”的隐性失业者,尽管他们仍有工作意愿。本来销售类的低端人才市场能够提供一个时间性相对短暂但空间性上比较广阔的就业机会,但据5月的无忧指数大盘,一马当先的销售类的有效职位数在5月的最后一周竟然被工程技术类斩于马下,损失惨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惊讶。本来春季属于促销的黄金季节,而销售类的职位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季节性强的低端职位,现在很多活动和巡展都取消了,自然人才需求计划也相应取消了。让人不得不担心的是,暑期促销即将来临,如果SARS的影响仍旧无法消除,无论对于IT行业还是对于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等行业的销售活动都将是严重的打击,销售类人才的需求也会受其影响继续不景气,对于一些“隐性失业者”来说,更加缺乏了过渡之路。

上面我们曾经提到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这样的新一代本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因此承受挫折的心理因素相对较弱,且自小便接受了“寒窗苦读便可出人头地”这样的观念。升学选专业时需拼尽全力杀出血路考入所谓热门专业,毕业找工作时要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留在大城市发展。这一切本无可厚非——付出总想求得回报。不过户口、指标、心理价位、职场现实造成了新人的求职意愿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极大的错位。如果这些满怀热忱的“职场新人”初入职场便遭受挫败,往往就会退回到非劳动力市场。一旦他们无法借助职场历练发挥自己的专业,造成的不仅仅是人才闲置,更是知识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若是在5-8年之内无法进入职场或者找到合适的职位,这些新人很可能沦为“隐性失业”中最令人痛心的一个层级——原本应是未来中坚,如今却被闲置浪费。
若是无法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的话,既不充电也不找工作,往往人力资本很快就会折旧,加上没有规律的工作环境、生活态度一旦养成的话,进入职场恐怕会更加难以适应。而进入职场时间一拖再拖,企业雇用的意愿也会随之递减,职场空白这块尴尬也将愈来愈难以填补。
好在用人量较大的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流入点。从无忧指数来看,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本月虽然面临SARS的打压,民营/私企/非上市公司的有效职位数仍在5月的两周回暖攀升,基本与月初的需求数持平。

但不少中小型民企私企没有足够的指标或者规范的手段解决异乡求职者的户口、居住证问题,于是城市的门槛成了不少求职者心中隐痛的鸿沟——难道异乡求职者对于大城市真的只有远观而不得准入的命吗?
日前,由仲量联行展开的“全球最具优势的城市”第二阶段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评选中,中国占据了最多的席位,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大连、重庆和西安在内的8个城市获选。
城市,还是城市,城市这个巨人让无数求职者尽折腰。如今京、沪、穗、深四地已成为人才流动的集聚中心:深圳的非本地员工比例高达67%,北京、广州和上海也分别达到47%、32%和22%。在全国范围内,京、津、沪、鲁、苏、浙、闵、粤8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了总数的57.6%,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8%。今年年初,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北京市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已经达到296.5万人,一年就增加了40万;在中关村,1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北京户口仍留在北京工作。
据5月无忧指数显示,北京的有效职位数在5月跌幅最为严重,接近一成左右,上海的情况比北京略好。深广两地在经历了5月11日—5月17日这周残酷的洗礼后,在5月的下半月稳住形势,小量反弹。

除了求才大盘走势稳定外,日前,深圳市人事局局长陈安仁表示,民营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深圳未来的用人数量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估计2005年将占到六成,人事局将在毕业生分配、异地人才调入等方面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而深圳今年吸引高级技能人才入深除已有的优惠条件外,还准许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父亲调入时携带孩子入户。这是劳动部门为技师以上技能人才争取到的与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同样的待遇。
成都方面也传来好消息,成都市从6月1日起正式取消入城指标,对外来人口落户成都实行“准入制”,外来人员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能落户成都,再也不受入城指标的限制。这次户口政策调整中,成都市特别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了新增和拓展,并放宽了条件,其中包括:经成都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急需、短缺的技师、公务员、管理人员或有特殊技能、专长的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非成都市生源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优秀专科毕业生等。
长三角的发展一向是大步流星,从在上海召开的“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论坛”上传出消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20多个城市将致力完成各地方资格证书的互认和衔接,从而实现长三角内各地教育、培训、考试的资源互通、共享。上海市人事局有关人士表示,一旦如此,上海今后可能根据外地人才已经取得的地方职业资格认证发给居住证,从而吸引更多人才为上海发展服务。
潘多拉的盒子虽然让人惊恐,可“希望” 是人类最美丽的信念。在5月里,AC米兰告诉我们,坚韧和信心会迎来最终的胜利;在5月里,珠穆郎玛峰上的勇士告诉我们,我们既没有“征服”也没有“被征服”,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在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完)
上一条:
“无忧指数”之“2002春季猎头报告”
下一条:
2003年4月无忧指数薪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