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走出逆境 再战职场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2003年的上半年过得异常纷杂而紧凑,各国尚在揣度“伊拉克战争”的影响究竟只是对于一国还是涉及全球之时,SARS毫无预兆地登场肆虐,造成了始料未及的巨大冲击,波及到了各行各业。风暴过去后,我们将以更快的步伐,更坚强的心态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短暂的SARS冲击 长久的提前规划

    2003年,我们有个良好的开端,度过了1月的“年前观望期”后,从2月开始,无忧职场职位需求数便开始进入上升期,3月不但气贯长虹般地突破10万大关,有效职位数更是直达12万之多,4月职位需求数的火爆程度曾让人慨叹无忧职场是不是跳过了温和的春季直接迎来了火样的盛夏。然而,受到了SARS影响,5月的职场需求数出现“跳水”,狂泻18485个职位数。尽管目前SARS已过,但职场的元气尚未恢复,6月的有效职位数还在回落震荡中。就目前的数据来看,SARS对无忧职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不会对职场大势造成根本性的改变。而且5、6月的情况也不是非常糟糕,尽管5月和6月的无忧职场受到SARS的打击,但职场需求量还是稳定在12万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全国求职者的职位申请情况:4月前三周处于高位,第四周、第五周、5月第一周呈急速下落趋势,5月第一周的数量仅相当于四月前三周均值的一半。但5月第二周,求职申请数量骤然放大,并且此后每周求职数连续稳步增加,6月第一周即突破4月初的高峰,6月第二、三周连续创下峰值。

    以上动态显示,SARS同样明显地影响了求职者的求职申请,但最严重的影响只保持了从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的大概3周时间,此后即迅速恢复正常,并且先前被暂时抑止的求职需求自6月份以来超量反弹。而且,随着今年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稍为延后的毕业就业高峰和夏季求职高峰期的到来,可以预见,今夏的求职热度将与高温天气有得一拼。

    尽管SARS的风波暂时平息,尽管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好的心态和极强的勇气,但“居安思危”这个语词要表达的是——给自己警醒的意识,给自己良好的心态,给自己永远的提前量。

新的“经济圈” 新的“求职圈”

    京沪两地在职场上向来龙争虎斗,力争成为全国良才心中的第一高地。今年1月北京的职场需求尚走在前,但转眼间便被上海赶超。从职位需求走势来看,各城市均遭受了SARS的影响,北京的下降幅度最为严重,深圳似乎是最快从SARS中走出的,6月惟有其拉出小阳线,另外广州的表现也较为平稳。

    从走势上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的职位需求排名短期内不会有变化;从数字上来看,也未掀起惊涛骇浪般的变化,但这四个倍受瞩目的城市不断地寻求更快更新更好的发展。一向高高在上的皇城北京终于放低了她的门槛:从6月30日起,北京市普通企业的外地人有机会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满3年的外地人才,经聘用单位推荐,符合相关要求的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落户京城。凡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学士(含)以上学位的人才;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资质的人才;对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及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紧缺人才,都有资格申请《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近年来走势强劲,自传出长三角地区将致力完成各地方资格证书的互认和衔接后,上海市人事局的有关人士高调表示,一旦实现“长三角地区一证通用”,上海今后可能根据外地人才已经取得的地方职业资格认证发给居住证,为上海的人才发展再注入一剂“强心针”。而长三角地区的大交通体系规划更是提升了长三角的人气:6月8日开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宣告了长三角建立“两小时经济圈”不可阻挡的企图心,力图将长三角的主要城市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苏州、南京、无锡、常州以及周边地区设定在距上海两小时车程的辐射圈内,实现真正的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也许这个新兴经济圈的脚步可能比你所想的还要快,据浙江省统计局和浙江省外经贸厅的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4家在浙江兴办了115家直接投资企业,有113家企业坐落在环杭州湾地区,日本企业更是占了500强企业在该地区113家投资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你可以看到“伊藤忠商事”“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的名字。而环境较好、发展成熟的杭州、宁波更成了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江省投资最集中的地区,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杭州,“摩托罗拉”设立了移动通信设备公司、“东芝”设立了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诺基亚”建立了研发基地,“伊莱克斯”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在宁波,借助化工行业的基础和天然港口的优势,“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美国道化学”等化工业巨头纷纷兴办相关企业,使宁波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环杭州湾的崛起除了成本相对低廉、地理条件优越、相关政策优惠外,丰富的人才资源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投资兴办企业的专职管理人员中96.1%来自国内,专职技术人员中98.7%来自国内,另外在兼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中,也有99.4%为本土人员。

    提到长三角的同时,我们不由不自然联想到珠三角,虽说近来珠三角在和长三角的争霸中似乎渐渐处于下风,去年年底网络上轰动一时的《深圳,你被谁抛弃?》一文更是将深圳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和尴尬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众人面前,但珠三角地区不乏利好消息: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如果连接珠海、香港与澳门的Y型“珠港澳大桥”一旦建成,粤港澳周边100多个城镇将被纳入一个三小时车程辐射圈内,形成与长三角抗衡的“三小时经济圈”。香港方面也正在为自己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关系重新定位。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和财政司司长梁锦松5月底分別往日本和欧洲推销香港时,已不再单以香港是中国大门为卖点,而是力推“制造业在珠三角,营商安居在香港”的大珠三角模式,目的是吸引中型欧、日企业到珠三角设厂,但在港设总部,利用香港的金融、商贸和运输服务。而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出台将使深圳更好地加强与香港的优势互补。

    但愿这些“经济圈”所催生出的“同城效应”也能让广大求职者享受到福音,能把通往大城市的“独木桥”拓宽成通往大城区的“康庄大道”。在这里也提醒各位求职者不要为了挤入大城市而刻意降低自己的身价,去周边飞速发展的大城区看看,没准那里会有属于你的广阔天空。

早一些 广一些

    从各职能职位需求走势来看,销售类的职位需求在SARS打击下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5月的下降幅度竟然达到了14%,使得排名第二的工程技术类得以无限接近销售类的有效职位数。眼看暑期促销的黄金时段即将来临,不知销售类会否恢复过来,从而拉动年中的职位需求量。销售类的一些低端职位尽管能救某些“隐性失业者”的急,但救急之选并非一个长远发展的规划的起点。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对于满怀热忱的“职场新人”来说,放低姿态、踏入职场是最先最必要的一步,但决不可“病急乱投医”,为了在大城市立足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专长和喜好并不是好的起点,打入自己所擅长或是喜好的行业,开始时辛苦一点心态放低一些,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要早一些做出自己的规划,不妨务实地思考以下问题:我到底背负了什么责任?我是家庭生计来源的主要负担者吗?我希望从事哪个行业?我希望在怎样的团队工作?我对自己的3-5年期望是什么?每个人的要求与情况都不同,定期检视自己的这份选择表,审慎思考要把哪些要素列入这张表的“优先座位”;而一旦排定后,就不要瞻前顾后一再徘徊,否则就会沦于不断骑马找马之中,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此外,如果你的专业本身就不够精不够深,那么学得广一些相对出路也可能广一些,比如学习广告设计专业的,可以结合营销背景,为自己打开通路,从而更好地与客户打交道,甚至转向公关方向;学习网页设计的不妨再加强3D设计的能力,甚至学习一些基本的数据库知识、能写一点小程序,以便与开发部的同事更好的沟通。30岁之前可以去试探自己适合的工作,但随着年纪渐长,必须趋于稳定,加强自己的职业含金量,为自己的眼光负责。

为别人打工 为自己打工

    从各企业职位需求来看,外商独资(欧美企业)似一朵尊贵娇弱的花——最受求职者青睐,但也最易受到外界动向的影响。9·11曾让外商独资(欧美企业)处于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潮中,而如今的SARS又让外商独资(欧美企业)失血最多,4月过后其职位需求量直线下降,合资/合作(非欧美)企业虽时有抢眼表现,不过还是让SARS狠狠撞了一下腰。无忧职场中,民营/私企/非上市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始终保持着较为旺盛稳定的增长势头,即便是在SARS打压下,也只是小小回落,并且从5月的下半月便反弹上升,走出SARS阴影。深圳市人事局局长更是表示,民营企业市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05年,民营企业在深圳未来的用人数量中将要占到六成比例,人事局也将在毕业生分配、异地人才调入等方面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如果所有的民企/私企在人力资源的引入和管理上再做得科学一点,再做得有序一些,不是等到业务拓展或者滑坡时心急火燎地寻找“救火队长”,而是长期稳定地储备人才的话,那么才会真正让求职者安心驻扎,放手拼搏。

    而要成为一个好的人才,除了具备与职位相关的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这个知识折旧率居高不下的时代,不断学习的能力格外重要。同时,这里所指的技能也不仅是专业技能,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除了为别人打工外,近来“创业”这个词成为报章杂志的热点,广州为了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行政部门要从快办理登记手续。税务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对毕业生新办的企业免征1-2年的所得税。”而上海也对在职人员开了当“老板”的绿灯,据称,上海将试行在企业登记中扩大出资者范围,准许在职人员(国家公务员不在此列)向除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各类企业出资入股。有关政策近期将在浦东新区进行试点。

火热的制造 强势的房产

    最后奉上6月行业TOP10排名情况。

    从排名表上我们可以看出加工/制造业真是非常红火,自2003年开初以来超越电子技术取得“榜眼”位置后一路走势强劲,尽管我们离“世界工厂”尚有距离,但“中国制造”正在崛起。由日本人提出的“中国制造”这一说法固然带有他们自己的意图,但从中也可以窥到日本对于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的恐慌情绪。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便是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明年开始,中国每年将有150万以上的理工科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珠三角曾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颗明珠,但现在的长三角地区不让其专美,世界500强德国的博世(Bosch)决定在两年内把“博世”在全世界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全部迁到杭州,将杭州作为其全球生产和出口基地,并将在杭州设立研发中心和全球采购中心。不过珠三角地区正欲逐渐成长为“世界印刷厂”。

    即便是在SARS期间,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横店人才网2003年4、5两月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地发布的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统计表明,四、五月份四城市共有人才需求信息共3130条,需求职位超过5000个以上,这个数字超出了2003年第一季度全国同类需求的总和。在各类需求中,前五位的空缺职位分别是楼盘策划和销售、建筑工程师(如排水、电力和设备工程师等)、项目预算/审核等财务管理、设计师、律师/法务,其中策划总监的年薪最高达到40万元。这样的需求状况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特征基本一致——项目管理和设计愈来受到重视。

    经历多舛、内容丰富的2003年上半年让我想到了保罗·G·史托兹(Paul Stoltz)所提出的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数。在这个多元繁复的社会中,要取胜不但要有足够的IQ和EQ,更少不了AQ。你我都有遇到逆境的时候,选择逃避不是长久之计,积极应对,强化某些方面的能力才能顺利走出逆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