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盘点与反思 ——2004年无忧指数年终盘点培训篇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中国首家游戏学院正式成立
    全国共有350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小语种人才需求增长30%—40%
    中小企业不惜斥资引进培训课程……


    转眼又是一年岁尽头,暂且将辉煌与荣誉放在旁边,盘点这一年中的热门,反思这一年中的欠缺,只为2005年展开新的希望。

    
IT就业培训热 专业领域培训走上舞台


    IT业的风云变化,令IT培训业也为之或喜或忧。一面是人才缺乏,一面是行业不紧气,微弱细风便将IT培训吹得摇摆不定。从2003年起,厂商认证、职业、远程教育便已在IT培训业中各霸一方,2004年里三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IT研发中的使用方,厂商认证无疑还是摆在个人面前一道不得不跨的门槛,挑战的就是哪家厂商的产品能够走在时代前列,随之培训也能分上一杯羹。远程教育在本年度中也闯出了不小的天地,全新的教育理念配上Internet,确实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充电途径,但是远程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问题,这或多或少对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产生了阻碍。回首2004,IT培训中最热的还是那些与就业搭上边的。从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共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人才需求浩大,给予培训业强大的动力,仅这一年中,打着“就业牌”的培训机构就不下数百家,在欣喜之余,还得为这样的培训捏上一把汗,究竟是否能够为受训者实现真正的就业,还需要时间加以证明。

    市场细化、强强联合是IT培训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单纯的认证、职业培训教育向某一专业领域的转变是许多培训机构正在摸索的发展轨迹。2004年,众多游戏培训进入市场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证。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统计数据,在200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3.2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长45.8%,而到2007年,这个数据将达到67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04年,全国就拥有77家网络游戏企业,游戏玩家有1170万人,而游戏从业人员却只有6000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衡,人才危机再一次促进了IT培训产业的发展。2004年8月,由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和香港职业训练局联合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国首家专业游戏学院正式启动,然后接连在大连、湖南等地建立基地;同年10月,清华万博联合韩国知名游戏开发商以及国际著名IT厂商SUN公司,推出了游戏人才教育计划,不仅涵盖网络游戏设计,而且涉及手机游戏开发,将游戏培训全面铺开。专家预测,2005年更多类似的专业领域IT培训将在国内遍地生花,不过新生事物总会出现优胜劣汰的过程,孰是英雄,就由市场来定夺了。

    
英语培训依然如故 职业培训求新求变


    留学英语由于受到海外经济、政治状况变化的影响,逐步走向平缓;而与学生毕业就业相挂钩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和考研英语,却出现了数量狂增的局面;翻译类资格证书三头并进,只为争夺翻译人才培训的一方宝地。反倒是小语种与行业英语培训,在波澜不惊中慢慢吸引着别人的目光。有数据显示,仅2004年全国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就增长了30%—40%,日语、韩语人才的紧俏在东北地区尤为突出,法语、德语等人才在沿海地区企业中需求更盛。作为个人,无论是研修第二外语,还是兴趣使然,对小语种培训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可是,国内相关的培训硬件和师资缺乏还是目前小语种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及早改进来应对需求增长,2005年的小语种培训将步上更高一层台阶。英语培训的市场越做越大,同时也向着专业方向越走越精,行业英语培训应运而生。此类培训围绕个人所从事的行业特点,为每个培训者度身定制培训课程。从口语、听力和写作等各方面提高个人的英语应用能力,比起大众化的口语训练,行业英语培训与工作实际结合得更为密切,学习成果转化率也较高。只是新兴的培训难免在实际操练中存在诸多问题,个人在选择这类培训时,还需要仔细观察培训机构和课程质量,以免去不必要的损失。

    职业培训在过去的一年中可谓是红红火火,从国家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大大小小的资格认证几乎月月更新,包含了营销、建筑、金融、信息、人事行政、美术设计等多方领域。到2005年,国内还将在其他剩余的行业中推广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有“证”上岗已经在某些行业中初露端倪。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04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50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302万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增长32.9%,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增长35.2%。可见,个人对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还是抱有积极态度的。因为以求职者而言,无论是国家认证还是洋证书,只要对其工作有所帮助就是好的。但当越来越多的证书充斥在这个市场中,个人反而会感觉无从选择,如果行业内能针对这一系列认证进行定向分类的话,将有利于职业资格培训的有序发展。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在参加职业资格认证时,切勿盲目崇洋,结合工作岗位和职涯发展有目标地选择,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培训:让我欢喜让我忧


    2004年,各大企管公司依然施展着浑身解数,将培训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热闹的企业培训市场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卖方市场,从一个侧面也表现出一个现象:企业的培训需求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据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培训部负责人谷小姐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培训,通过电话咨询、朋友推荐等各种途径寻觅好的课程和培训公司,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预计在2005年还会有进一步地扩展。一方面,为了尽快地与全球经济接轨,许多民企与国企积极投身到培训行业,就连温州、宁波等地的小企业也开始关注培训,且不论培训的最终目的和效果究竟如何,意识的增强倒是令人可喜;另一方面,以往外资企业倾向于使用公司的内部课程,或者聘请海外讲师到国内来讲课,培训成本相当高,而且与本土文化的不适应性也时有发生。如今随着中国员工在外企中担任高管的人数逐年递增,考虑到成本、效果的因素,对国内员工的培训开始更加依赖于本土资源,课程采购数量大大增加。

    在突破了数量的鸿沟之后,人们对于企业培训的质量要求日渐提高。一门好的课程,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之有理,若有所悟,还要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融会贯通,行之有效,太过高深空洞,或者太过浅显,是培训应该避免的两大弊端。在如今的培训市场中,每天都能涌现出不少所谓的“新课程”,但一经仔细研读,可以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原有的经典课程上略作更新,继而再度面世的。其实课程缺乏的窘境,主要还是由于国内缺乏相关的研发机制和研究人员。在国外,培训市场起步较早,而且课程细分化,每个培训机构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针对各自的专长领域做深入细致的探索,在实际操练中反复验证再验证,才会出现像“Seven Habits”这样的培训极品。相反在国内,整个培训市场则以利益为导向,曲解了培训的意义,忽略了参与者的感受,真正潜心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势必将走向短线道路,对于培训界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无忧Tips:三大特点辩讲师真伪
    1.健谈而不罗嗦
    与讲师的电话交流或者初次会面,便能通过他的谈吐来判断。一个好讲师必须愿意与人分享交流,但绝不能滔滔不绝。表达内容,主题清晰,要有逻辑性。

    2.个人经历显特长
    从讲师的履历表上,可以大致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分析讲师的工作经验大有讲究,就职的公司、就职的岗位、就职的年限都能反映出讲师的特长。岗位与授课经验不符、频繁跳槽等,都会令人质疑讲师的个人能力存在问题。

    3. 授课经验显真知
    与讲师碰面时,可以提问:“有哪些公司连续采购过您的课程?”这类问题一般很难做假,如果连回答这些信息时也支吾不清,那倒真该为这个讲师打上问号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