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代,机会把握在手中 ——2005年10月无忧指数IT篇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 |
——《双城记》
如今的IT职场用狄更斯以上那段著名的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同样一个领域既有机会也有挑战;同样一个市场,既是生意又是学习;同样的跳槽,既是跨越也是冒险……无忧指数(www.328job.com)显示,10月IT职位总需求数为58013个,与劲爆的9月相比似乎少了点冲劲,多了些沉稳。 然而千万别被这表面的平静所迷惑,其实这段时间的IT并不安宁。

软件外包:企业与软件人苦恼人的笑
眼下“软件外包”这个词,因为印度软件巨头们的频频招人,又一次成为热门。媒体报道印度四大软件公司已全部落户中国。印度软件巨头Infosys科技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中国招聘六千名程序员,以满足该公司科技服务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萨迪扬公司则着手准备在华成立四千人的研发中心……
可别高兴太早,要是以为就此我们的软件人才能走上幸福大道就错了,来自业内专业人士的观点,印度软件业对中国软件人才是有需求,而且量很大,但是,天下真有掉馅饼的好事?他们来中国不是做善举的,是因为关注中国三百亿美元的软件外包市场,他们是来淘金,没有市场就没有钱可赚,他们是做IT的,但他们更是生意人。印度的软件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大,同时他们开创了一种工厂化的管理模式,即通过严格的流程管理将一个庞大的软件开发或者服务过程分解成若干可以量化管理的小流程,每个经过培训的熟练的程序员只需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就能够完成。印度IT企业希望能将其本土成功的全球IT外包模式复制到中国,并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所以廉价的软件劳力是印度公司来中国的第二大原因。据悉目前中国软件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只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百分之四十,所以广大IT人的饭碗是有了,但这饭碗里有的是饭还是稀粥就不好讲。软件外包,这个曾经是中国软件企业有机会与国门外的巨头们一赌的领域,如今因为印度的进入而变的复杂化起来,前途未卜。有人认为,我们比不过印度人,但我们可以与日本人做外包,我们在语言上有优势,但是印度公司上层与日方企业的频送秋波就表明他们的胃口可不仅仅是欧美公司。
如果说软件行业的兴衰和整体经济形势的好坏有关,那么,软件人的前途,就直接由软件企业经营的好坏来决定。而目前中国本土大多数软件公司,都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状态。一方面,软件企业需要通过软件开发积累资本,求得发展,另一方面,市场形势严峻,能不能在这样的市场上发展起来,是绝对的未知数。两相综合,这市场上没有多少钱,软件企业要赚钱,那么,还能够剩下多少残渣,给软件行业最底端的程序员呢?程序员——这个职位真的只是听上去很美。目前,大的软件企业都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大城市的房价没有不高的。另外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程序员无限制的无偿加班,超重的工作压力,仅能糊口的薪水。据328jobIT人才频道的调查显示:技术更新太快竞争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体力脑力严重透支 、长年加班没有休息天等成为众多业内人士职业“缺氧”的原因。N年前,曾经有位前辈写文激励众多IT人士放下浮躁,要在自己的心中放得下一张平静的桌子,而今天我们的IT人,我们的软件人还有多少在浮躁?他们真的浮躁吗?他们还浮躁得起吗?如果浮躁的不是他们,那么是到底是谁在浮躁?!

互联网:上市与并购,冰火两重天
无忧指数显示,10月互联网领域内的职位需求数上升了1492个,总需求量达到了9309个有效职位数。其中计算机类职位和销售类职位是需求量最大的两项,占互联网职位总需求的67%左右,并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其他领域表现平平的情况下,互联网职位的增长无疑是IT职场一道亮丽的风景。众所周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快的惊人,而风云变化之迅速也令人瞠目。以新浪网、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为代表,从曾经的寒冬中挺过来的互联网企业迎来了中国互联网的二次浪潮。新闻门户、电子商务、分类信息等网络应用全面繁荣,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以盛大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产业的兴起,并创造了耀眼的财富神话。

今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当日上涨354%,创下纳市自1999年11月以来首日上市的最高涨幅。百度的成功既让中国的概念股又火了一把,从博客中国到阿里巴巴,很多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重燃上市的梦想;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求职者的目光。
与风光的上市相呼应的是互联网之残酷并购。近期对于Google, Yahoo, Comcast竞相收购AOL的传言不断。最新又传出微软正在同AOL的母公司时代华纳进行谈判,希望将MSN互联网部门同AOL合并。据媒体报道,微软意图先收购AOL,再与Yahoo合作。而Google加入了争夺AOL的队伍。与此同时Ebay已于9月13日正式收购网络通话公司Skype。这一切真真假假的传闻只传达了一个信息——互联网业再次掀起并购风潮。并购的目的是在积极利用参与其中的各企业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1+1>2。而并购的最大职场动作就是裁员。当然于那些“身怀武艺”的职场人来说,并购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相反他们是并购潮中跳槽跳得“最快”和“最有价值”的人。
另我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要裁员,基于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考虑,一些执行了并购的企业并没有裁员的计划,甚至有吸纳人才的需要。斥资500万美元收购了电子邮件开发商Foxmail的腾讯,将Foxmail的研发团队全部收入麾下。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雅虎搜索技术、通讯和广告业务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同时,阿里巴巴将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不过这两家企业和年初入主新浪的盛大一样,并没有选择裁员,甚至反其道而行大幅度增员。
IT:天堂与地狱只有一线之隔
单从企业招聘看,近期的IT职场好不热闹。日前微软中国高调宣布,将在中国招聘约800名新员工,其中,一半以上为研发人员。同时,将有近300个职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另外,新近成立的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也将在几年内扩充大量软件工程师。微软此举意在与Google争夺人才资源。
随着百度上市和Google进入中国,搜索方面人才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Google的李开复在国内IT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十一”前夕,他在中国开始了出书、巡讲等扩大影响力的举动。他要招收50名关门弟子的计划,在中国的计算机人才中掀起了波澜。这50名加入Google中国的员工,被承诺不仅将得到高薪和到美国总部学习的机会,还会在入职之后根据表现和对公司的贡献持有不同的期权。在Google的招聘主页上,李开复的“厚积博发,有的放矢”感言让无数校园中的学子激情荡漾。
与Google的“张扬”招聘相对应的是百度的低调与朴素,但他同样表露了需要人才的决心。百度表示适合搜索的成熟软件工程师不多,为扩展业务,百度在留住人才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大学毕业生。百度会为应届毕业生解决进京户口,并承担所有的费用;从学生与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开始,其所有的事宜均有专人负责办理。这场人才争夺战无论结果如何,最为得利的还应当是IT人,至少这一季节IT人可以走“牛”一回。
还没有高兴多久,月底来自权威研究及分析机构Gartnet对于IT行业的报告可谓算是爆炸性的。Gartner称六年后有75% 的IT部门要转型,更有10%的IT部门要被解散。还好历经寒冬洗礼的IT人神经已变得很坚强,再大的打击也就这么回事。
Gartner认为,信息科技(IT)部门与团队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到2011年,有四分之三的IT部门将要扮演与现在截然不同的角色,至少有10% 的IT机构将被解散,另有10% 以上的IT部门将转向企业内的其他日常职能部门。而传统技术应用的成熟、外包业务的发展,以及科技向业务各个层面的渗透,都推动着这场变革。
按笔者的粗浅的理解力,也就是讲以后公司的信息部门会更偏重于企业内部系统维护、对员工的培训和新系统的需求制定。在多数企业中信息部门自己开发系统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些事情都会由软件公司来负责,也就是软件外包。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公司的信息部门自主研发新系统。这样两种功能的信息部门会并存,不会随之消失一种。这样一来,IT可能融入日常业务中,成为广义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对于IT来讲,融入传统已是必然,而对于IT人而言,无论什么时代,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机会,才能找好自己的饭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