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上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界定了“低就业群体”: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包括自愿低就业和非自愿低就业两种类型。
数据显示,在2011届就业的近500万大学生中,有约70万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有18万左右属于非自愿低就业。低就业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来自“地级市及以下地区”、“无业以及退休人员家庭”出身、“女性”为主,他们对大学母校的满意度低,就业满意度低。
对照一下,你是低就业群体中的一员吗?如果不幸是了,该怎么办呢?新精英生涯的高级职业规划师左明华老师,用一个案例,阐述了专业的建议。
案例:一流工科生“沦为”中职教师。如何翻身?
我是一名去年才毕业的、然后就踏上教学之路的中职教师。 说实在,我在毕业前根本就没想到我能够去做教师,而且还是中职教师。
我读的是一流本科重点大学,学的是工学类专业。可是由于专业的名称有点冷门,加上大学里实在学不到可以实际应用的知识,所以找个对口好工作特别难。找到最后都有点抓狂了,渐渐地萌发了回家工作的念头。又很巧合的家乡一所职业教育学校有在招人,然后就进去了。
首先,当教师不是我内心的意愿,非常抵触。其次,我从小就不太喜欢小孩子。所以,改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可是,改行又不知往哪改。四年下来,发现自己什么都好像会一点,可是实际工作根本没法满足要求,能否给我一些建议?
1. 接纳现状
非自愿低就业给大学生造成的不仅是较低的收入,还有失落(钱赚得少)、自卑(能力不足)和后悔(专业没选好)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也会阻碍我们在可控的范围内,做一些积极的行动。
我们要认识到,低就业确实是一个要客观面对的话题。首先,在职业初期,最重要的是培养职场适应能力,薪资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其次,大学学的是知识,职业中学的是技能,在技能的部分,大家都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专业知识方面,平均花3-6个月时间久可以补起来。最后,过去选专业,可能会局限于视野,但你已经做了那个时候最好的选择。
接纳并不意味着不去改变,而是调整好情绪,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关注那些可以控制的事情。
2. 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能力
清晰地认识到职场与学校的不同。职场中企业只会为能力买单。所以如何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关键。而对于初入职场的人而言,要了解公司对这个职位的需求,并寻找一切机会提升能力,别人不想做,不屑做的工作,可能就是你成长的契机。台湾亚都集团的创始人严长寿曾经总结过“垃圾桶哲学”,他说:“我开始领悟了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将自己比为『垃圾桶』。所有同事不愿意做、不想做的事,都可以交给我来做。希望从中整理出一些学习的机会。”
在初期的能力中,很重要的是职业素质,如认真、投入、敬业、热忱等,以及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软技能,这是会让你在职场中受用一生的能力。
3.关注职业中的“分红”,扩大视野和人脉
一份职业除了给你工资之外,还有各种隐形的分红。关注并利用这些分红,是职业提升的关键。比如,有些工作虽然工资低但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提升能力。还有些工作虽然工资低,但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结交人脉,扩大对更多职业的了解。这些都是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积蓄能量。没有看到这些“分红”的人,会在抱怨中措施更多的机会。
4.利用可迁移能力,实现职业转换
如果你的职业真的非你所爱,同时有另外的更好的机会,你可以利用你在现有职业中积累的通用能力,如沟通、协调、亲和力等进行职业转换。当然初期可能你需要从一个较低的事务性的职位做起,比如我们有个学员以前做教师,后来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行政方面的工作,然后再慢慢在公司内转岗到文案和创意工作。建议的方式是“转行不转职,专职不转行”。
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在不完美中接近完美,在不确定中探索确定,在不可控中关注可控,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