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横店人才网曾就“你的职业生涯处于哪种状态?”进行调查,调查中近六成职场人表示自己“起点低,始终徘徊在低位”,这似乎成了绝大多数职场人现在所处的状态。在其他选项中有两成职场人表示正处于不安定的“动荡期”。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那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也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如果说运动员也是一种职业,那么运动生涯也就能称之为职场生涯了。一些竞技场上熟悉的名字,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也十分精彩。有大起大落的刘翔也有大器晚成的李娜,有高开低走的易建联也有稳步提升的林丹。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员身上,寻找一些关于职场的启示。
年少成名型
代表人物: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 林丹
成长经历:
不必去细数林丹究竟获得过多少个男子羽毛球个人和团队冠军,因为他已经把能得到的冠军统统包揽了,27岁他就成了世界羽毛球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全满贯选手。他更是世界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超级全满贯”选手:奥运会(2008年),世锦赛(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全英赛(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2年),世界杯(2005年、2006年),汤姆斯杯(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苏迪曼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亚运会(2010年),亚锦赛(2010年、2011年),世界羽联总决赛(2011年)全部男子单打冠军和世界团体大赛冠军的运动员。
林丹目前保持着世界羽联自有排名系统以来,男单累计世界排名第一时间的最长记录,并且还保持着男单杀球325公里每小时的世界纪录。
职业生涯解析:
5岁练习羽毛球,18岁进入国家队。2002年8月22日,未满19岁的林丹首次登顶世界第一,并有了自己取胜后的招牌庆祝动作——行军礼。2004年全英赛,林丹战胜皮特•盖德夺冠,更被国外媒体称为“Super Dan”(超级丹)。
虽然是羽坛的超级冠军,但林丹并非完美,相反,他是一个很有冠军相但争议性也极强的人物,因为各种各样狂放的庆祝动作和场内场外的毫不掩饰的情绪宣泄,让许多人看不惯这个狂妄的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更是让贵为世界排名第一的“Super Dan”经历了痛彻心扉的“首轮游”。幸好林丹在教练和家人的帮助下及时调整过来,在奥运会后重振雄风,在2004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里,林丹所向披靡,收获冠军无数。
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韩国羽毛球公开赛,林丹在决胜盘时因为一个误判而情绪失控,“挥球拍砸向对方教练”,让人担忧克制不住火爆脾气的林丹又要重蹈2004年奥运会的覆辙。幸好,彼时的“超级丹”已然成熟许多。2008年加冕奥运男单冠军后,林丹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心理上,都迈过了重要的一关,成为真正霸气的“超级丹”。
奥运金牌固然弥足珍贵,但亚运金牌才成就了羽坛第一“全满贯”。2002年和2006年,林丹两次在亚运会上遭遇惨败。2010年亚运会前,林丹故意表现得满不在乎,放出“我已经是大满贯了,亚运会不过是洲际比赛,并不算世界大赛”的言论,但谁都知道,并且林丹自己心里最清楚,在职业生涯中,唯有亚运男单赛场还没有被自己征服。在2010年亚军会夺冠后,林丹毫不掩饰兴奋,进行了标准的脱衣庆祝后,他把战靴也扔了,最后给观众行了一个长久的军礼。“这块金牌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证明了自己,证明了一切的一切。”
职场启示:
1. 舍我其谁的霸气和求胜欲望。林丹年少成名,其职业生涯的辉煌耀眼前无古人。林丹身上有股与生俱来的霸气,竞技体育需要这样的霸气成就伟业。无论是体育场,还是职场,要取得非凡的业绩,一定要有不愿低头、不服输的性格。在强势上升时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便首轮出局,但林丹熬过来了,因为他坚信他的实力、他的努力,他会成为No.1,他就是No.1!
2. 强劲的对手促人奋进,终极战役是超越自己。虽说林丹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但他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雅典奥运“首轮游”,2002年和2006年二次亚运会惨败,把贵为世界第一的林丹狠狠地抛向低谷,甚至让“超级丹”一度迷失自我,但林丹一辈子的对手陶菲克、李宗伟让他常年保持顶尖的斗志和竞技状态。2011国际羽联超级系列赛采取与奥运会相似的小组赛加淘汰赛的赛制,对体力的要求更高,林丹毫不畏惧赛制的改变。已经拿遍所有赛会冠军的林丹表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没有赢不了的对手,只有不能超越的自己。”
3. 遇到良师,得到知己。林丹不是个完人,他的个性势必将他推向风头浪尖。并且年少成名、霸气十足的他,早年时身上更多的是戾气。没有“羽坛教父”汤仙虎出马指导,林丹恐怕不会成就“超级满贯”。在接受汤仙虎在技战术方面的调教后,褪去戾气、保持霸气的林丹显得愈发沉稳,显露出真正的王者之气。而如果没有李永波教头的关照和大包大揽,林丹想必也会在纷纷扰扰的韩国摔拍事件、开放训练时拳打教练事件、频繁退赛等等事件中被口诛笔伐,甚至被打压。良师——是成功路上极重要的人脉!除了良师,林丹还得到一生的知己。从雅典惨败回国后的林丹与谢杏芳相互鼓励、共度难关。林丹的那句承诺“我会用成绩来保护我们的??椤保?坏?昧饺俗叱隽说兔裕???巧鲜澜缬鹛撑琶?谝坏谋ψ???删土恕鞍旃?伊登椤钡纳窕啊?
高开低走型
代表人物:男子篮球运动员,易健联
成长经历:
易健联一直被誉为姚明男篮之后新一代领军人物。2002年加入CBA广东宏远队,2005年成为CBA史上最年轻的MVP,2007年登陆NBA,选秀中以第六位的成绩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并获得过“月东部最佳新秀”的荣誉。在国家队,在姚明退役后,他成为国家队“头牌明星”,09年带队杀入亚锦赛决赛,2010年进入世锦赛16强,成绩差强人意。而他近两年的NBA生涯也不尽如人意,2011年因伤病和表现不佳被华盛顿奇才被裁后,于2012年初被达拉斯小牛队签回NBA,但上场时间寥寥无几。
职业生涯解析:
深究易健联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起点不可谓不低,16岁进入职业联盟,3次获得CBA总冠军,17岁就加入国家队并参加了雅典奥运会。以选秀第六位之姿登陆NBA,下一个“姚明”似乎顺利成章。怎奈,国家队,自姚明退役后,易健联带队再无出色表现;NBA,辗转多个球队,甚至一度被球队所裁,再次登陆也只能收获一个“饮水机守护神”的称号。
职场启示:
生活跌宕起伏,就算今天的起点再高,明天摔入谷底也不是不可能。且不说易健联,与他同年的状元秀奥登,本以为前途无量,还不是因伤病沦落到无球可打。职场人亦如是,今日你名牌大学毕业,意气风发,可如若不好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来如抛物线般往下掉也未可知,你看,北大毕业的还卖猪肉呢!
所以无论你在学生期间有着多辉煌的生涯——进入NBA前多牛逼的数据;那只是你打开职业生涯的一道门而已——选秀结果;能不能升职加薪——获得总冠军,是厚积勃发之后的结果。“好高骛远”更容易希望落空,切不可一开始工作就紧盯这一点,要把这一点当作是目标,而不是结果。
有人问科比为什么能获得5个总冠军,因为他坚持每天凌晨4点就去球馆训练。职场新人也一样,获得高成就不可能是依靠大学的名声、班长的头衔获得,而需要你在职肠上持之以恒地勤奋获得。你需要做的是好好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工作,和睦同事关系,获得高成就!
大起大落型
代表人物:男子田径110米跨栏运动员 刘翔
成长经历:
刘翔小时候接受的是跳高训练,进入体校后于1998年开始转向跨栏训练。2002年,刘翔打破尘封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第二年,他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铜牌,就此进入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行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田径奥运冠军的男子选手。2006年,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刘翔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田径世锦赛上以12秒95获得冠军,成为集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2008年,刘翔因为右脚跟腱伤复发中途退出奥运会比赛,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与磨难。经过了一年多的疗伤,2009年,刘翔再次回到比赛场上。时至今日,走出北京奥运会退赛阴影的刘翔,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也印证了30岁左右是跨栏运动员黄金年龄的说法。
职业生涯解析:
从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等一系列的傲人表现,到2008年因右脚跟腱伤复发中途退出北京奥运会比赛的遗憾收场,再经过停赛疗伤,直至一年多后回归田径跑道重登榜首。刘翔的职业生涯可谓大起大落。
在这不平淡的历程中,刘翔所要承受的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正当外界猜测他是否还会重新回到赛场时,饱受舆论压力的刘翔终于没辜负众人期望,于2009年9月20日上海黄金赛完美复出!
职场启示: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还应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承受各界所带来的压力。从刘翔大起大落的经历,我们不难联想到职场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挫折,无论是求职还是在职,无论是失业还是待业,职场人都将面临着各种压力。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曾就职场人的压力来源展开过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激烈的竞争是造成白领压力过大的“主凶”。
不管是职场还是赛场,竞争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克服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出色地完成既定目标。而宣泄压力的方式又有很多,据横店人才网曾所做的“职场人解压方式”调查显示,大多数女性会选择向朋友倾诉的方式宣泄压力,而男性则会选择参加娱乐(40.52%)和运动(20.84%)来解压。在身体条件和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运动是最有益身心的解压方式。在如何不被压力打败的问题上,刘翔是我们每一位职场人值得学习的榜样!若有一天,你能把压力和挫折看作是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那职场冠军的头衔将离你不远。
大器晚成型
代表人物:女子网球运动员 李娜
成长经历:
17岁转为职业选手,并在当年的ITF挑战赛上拿下3个单打冠军和8个双打冠军。2001年,李娜在北京大运会上接连拿下女单、女双、混双三枚金牌,同样九运会又连夺三金。但在2002年年底的釜山亚运会前,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退役去上学。2004年复出后,用一年的时间让自己的世界排名升至第33名。2006年,进入澳网8强,07年因骨折休战大半年,08年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单第四名。09年初,网管中心允许包括李娜在内的4名女子选手“单飞”,当年她进入美网8强。2010年,李娜进入澳网4强、美网8强,世界排名进入Top10。2011年,李娜连续收获澳网亚军和法网冠军,达到个人成绩、商业价值和影响力的顶峰。
职业生涯解析:
回顾李娜13年的职业生涯,可谓几经蛰伏:17岁出名,20岁退役,22岁复出,25岁重伤,27岁“单飞”,29岁达到巅峰。“欧美化打法”、“脾气大、有性格”、“丈夫姜山”、“国家队”、“网管中心”……这些因素也一直围绕着她,在她的职业道路上起到了时而正面时而负面的作用。
李娜拥有异于亚洲运动员的出色身体素质,这让她的技术特点很欧美化,爆发力强,正手凶狠,发球强悍。外加上她敢说敢做的风格,比赛中李娜常常主动进攻,凶狠果断、拼劲十足。此外,她的丈夫兼教练姜山也给与了最大的支持,既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也充当她的教练,有时甚至是她发泄情绪的对象。而说到李娜的成功,网管中心是不得不提的。虽然李娜和网管中心之间似乎总是矛盾重重,但09年初中心做出的允许女运动员“单飞”的改革,满足了李娜个人职业化发展的诉求,让她走上了欧美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模式。最后,李娜的成功也得益于世界女子网坛群龙无首的大环境,没有具有垄断性统治力的选手也让更多的人拥有了触及大满贯奖杯的机会。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让李娜成功的因素也在制约着她的进步。在技术层面,李娜攻击性的打法本身会带来更多的失误,特别在其状态不好时体现得更明显。而一旦比赛处于逆境,她脾气性格里的负面因素又会加剧她的崩盘,甚至做出咆哮观众的举动。脾气性格也影响了她的场外表现,心态、教练等一直是她面对媒体刻意会规避的话题,网管中心和国家队有时会惹得她不耐烦。至于教练,如今更多业内人士也指出,李娜需要是一个类似之前的托马斯或者莫腾森那样的、更有专业针对性的教练。这点上,姜山或因能力或因身份恐怕难以胜任。更别忘了,李娜已经30岁了,高强度的职业赛事对她的体能是个考验,而当她的特点被更多高水平的年轻选手所熟悉时,改变才能让她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职场启示:
15岁进国家队,20岁前屡获冠军,李娜的天赋自不必说,而在她几经蛰伏的职业生涯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她对于网球运动的坚持——否则她完全可以像瓦伊蒂索娃一样在20岁退役并嫁为人妻。除了天赋和坚持,我们也能从李娜身上获取更多适用于职场的经验和教训,比如:要锻造过硬的专业技能;要控制并利用好自己的脾气性格;要学会适时地放弃和争取;要在你的每个职业发展期找到适合你的领导;要抓住大环境赐予的机遇;而在一次成功后想突破瓶颈,或许又需要一次思维上的颠覆性变革……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些人想着迅速成功但苦于无门,一些人小有所成后坐等更大的惊喜。追求成功并没有错,但绝不会一帆风顺,哪怕是李娜自己也在遭遇瓶颈。就用一句源自李娜个人微博上的话与各位共勉吧:Life is like a cup of tea.It won't be bitter for a lifetime but for a short while anyway.(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再回头看看上文所例举的一些运动员们,也许他们的职业生涯是你所不能效仿的,但是他们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无论你处在哪一个阶段,你已经真真实实的踏入了职场,并在职场中“求生”,那么,就像运动员一样去拼搏吧,带着奥林匹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