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思辨性演讲
作者:横店人才网 来源:横店人才网www.328job.com 日期:2014-05-17 浏览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如果说演讲时情感的抒发能够感染人的话,那么,真正打动人的心弦的新是演讲时的思辨性。演讲不但要调动人的感情,更要启发人的思考,如果光有感情,而没有支撑感情的思想,那么,感情只能有其表,流于肤浅,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思辨性是演讲的内在核心,真正动人的感情是建立在思辨性的基础上的,就是那些富有号召性的演讲,也不是光喊口号而不讲道理,光有华丽的言辞而没有深刻的思想的。

    英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一生演了无数个喜剧影片,但他在讽刺影射希特勒的电影《大独裁者》的结尾处,针对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一改以往的喜剧形象,严肃庄重地发出了深刻而理性的呼吁: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好的,只可惜我们迷失了方向。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我们发展了速度,但是我们隔离了自己;机器应当是创造财富的,但它们反而给我们带来了穷困;我们有了知识,反而看破了一切:我们学得聪明乖巧了,反而变得冷酷无情了。我们头脑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性;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聪明乖巧,而是仁慈温情。缺少了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在这里,卓别林运用了充满思辨色彩的言词,深刻揭露了隐藏在所谓文明社会背后的人性的贪婪和邪恶,这无疑要比只发出空洞的呐喊来得更有力量,更有召唤力。

    思辨的力量

    我们不否认情感是有力量的,但真正要启发人们的思想,调动人们的情绪,还是要靠理性的力量。而且,感情和理性并不是矛盾的,要把情感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用思辨来制约感情,来深化感情,通过一篇演讲,通过一篇演讲,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能够体现出演讲的意义了。

    让我们来重温林肯著名的《在葛底斯堡的演讲》: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在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自由和奉行平等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的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成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烈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永世长存。“

    这篇短小精悍的只有10句话的演讲,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就是因为在演讲中,林肯讲清楚了一个道理:捍卫自由和人人平等是我们的使命。

    主题要有思辨性

    要使演讲鼓舞人心,不能光依据外在的演讲技巧,而是首先要确立明确的主题,并且使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思辨性,能使人们见到它的闪光点,从而启发人们深入地思考,得到更多的启迪。林肯在《在葛底斯堡的演讲》中将悍卫自由和人人平等的思想贯穿始终,并且富有思辨性地告诉我们:烈士们把自己奉献给了自由,我们纪念他们,就是用一个深刻的主题贯穿始终,那就是:要把幸福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演讲者的深刻的思想,也使得这些演讲更有力量,更有启迪性。

    对比产生思辨

    要使演讲使人信服,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思辨性方法,其中对比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有对比才能出真理,产生思辨力。许多著名的演讲都运用睿智的对比来说明是非曲直,使人们充分地明了其中蕴涵的道理。使卓别林的演讲,就运用了一些富有对比性的现象联系,如财富和穷困,聪明乖巧和冷酷无情,头脑和感情,机器和人性等,来讲清楚道理,启发人们的思考。我们在演讲中,可以运用一系列的对比,把不同的社会现象作对比,把不同的道理作对比,把过去和未来作对比,让人们很容易地辨别黑与白、是与非、真与假,从而去思考在两者背后蕴涵着的东西,领悟其中的道理。

    哲理产生思辨

    有些演讲富有思辨性,是因为其在内容和言辞上有着哲理的光芒,能够带来思想上的启迪。所谓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刻或深奥,而是让人能思考,有回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

    当然,即使是最优秀的演讲也不可能全篇都充满哲理性的思辨色彩,我们只需要用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把全篇演讲的内容像穿珍珠一样串连起来,就能起到思辨的作用。像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中所说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发人深思的话语能让人们长久回味。

    规范产生思辨

    演讲要做到思辨性,还要讲究思维的规范和语言的规范。所谓演讲思维规范,就是要保持演讲思路的清晰,引导人们逐步深入演讲的内容,使他们知其所以然,易于理解演讲的内容和意图。林肯在演讲中,就保持了内容的连贯性:我们纪念烈士们是完全应该的,但还远远不够,应该从烈士的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为之献身的事业。这样按部就班的阐述,就能使人们明了演讲的意义。

    演讲语言规范是思想规范的体现,要讲究语言的条理性,依靠语言的逻辑力量。语言规范化程度越高,说明演讲者的思想深邃丰富,思维清晰敏捷。好的演讲,不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充满热情,而且语言规范,庄重得体。林肯在演讲中说的“把自己奉献于烈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两句话,前一句话强调烈士的功绩,后一句强调活着的人的责任,语气庄重规范,形成一气呵成、前赴后继的效果。所以,一篇演讲的价值现就在于,不但使人们有情感上的触动,而且更有思想上的收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