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毕业陷“门槛”尴尬
横店人才网328job.com:
328job导读:每年年末年初,都是各大公司企业招聘新人的时刻,也是不少职场人士换新工作的高峰期。在就业过程中,有人录用通知成堆,不知如何选择;有人却连应聘机会都没有。受“出身”、专业、性别等因素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

“出身是个门槛”:就业机会不平等
谈到找工作,杭州某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郭锋说:“研究生就业没有社会上传的那么难。从我同学的情况看,只要综合素质不太差,找份还过得去的工作不是个事。”
已如愿获得某大型国企录用的郭锋告诉记者,很多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来他所就读的学校招聘。他有一个室友找工作非常勤奋,拿下了十几个录用通知,最终选择了一家网络公司,担任技术部主管一职。“年前,很多人想找平台高、城市大的工作;年后,有人改变了想法,要找离家近、生活舒适的工作。反正录用通知多,不少人选择了毁约。”他说。
与郭锋相比,就读于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樊江强则没那么如意。樊江强就读的学校不出名,地理位置偏,去招聘的单位很少。他海投了不少简历,仅获得一次面试机会。班里共有13个同学,到现在只有一人签了工作协议。
硕士研究生就业遭遇“出身”门槛,主要是因为一些用人单位“好面子”的心理在作怪。出于理性考虑,用人单位应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应把985、211等标签作为进入招聘程序的条件,搞门阀制。作为用人单位,要招的是人才而不是“校名”,应给所有应聘者平等竞争的机会。“实现研究生就业机会平等,从长远看对名校、普通院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都有利。”
我国研究生的数量没有供过于求,但人才需求在专业上存在结构性矛盾,造成研究生就业中的冷热不均现象。产生结构性矛盾的根源在于,部分高校对人才市场的敏感性较弱,甚至对市场变化失去反应,使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市场不接轨,亟须政府、高校和就业中介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义乌人才网猎头部顾问建议:在报考研究生时尽可能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按市场上的人才供给状况报考。过剩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也别把就业意向仅盯在专业对口行业,应放宽眼界。
上一条:
应届生如何把握工作机会
下一条:
职场年轻一代“裸辞”风行